石油是當前人類社會最重要的能源,石化產業更是工業之母。 石油的價格亦牽動著全球經濟走勢,甚至連央行的利率決策都將受其影響。 正因為它如此重要,產油國往往能在外交上將石油當作談判的籌碼,如川普制裁伊朗原油出口、OPEC組織宣布聯合減產,都令全球市場繃緊神經。 以下就讓我們提起求知的鑽頭,一同鑽探這地底下的黑色黃金。 石油是什麼? 數億年前,大量浮游生物及動植物死亡之後的殘骸,堆積在海底下逐漸形成沈積物,經過數百年地層的壓力和熱的作用,動植物的殘骸就慢慢的變成石油,通常將這未加提煉前的液態石油稱為原油(Crude Oil)。 原油主要按原石油的「含硫量」及「密度」來分類,一般而言含硫量不超過 0. 另外石油為混合物,含有複雜的有機成分,若密度過高,表示所含重質有機物的比例愈高,提煉成本和技術需求也越高。 美國石油協會採用「石油比重指標」 API gravity (註一) 來衡量石油的品質,作為決定原油價格的主要標準之一,其數值愈大,表示原油密度愈小、品質愈好、價格也愈高。 其中以紐約原油及布蘭特原油均屬於輕質原油,而含硫量較高的重質原油,會令煉油的過程增加難度及複雜度,故此不少油國都不願意開採及提煉重質原油。 如何開採石油? 開採石油的第一關是勘探油田,石油地質學家使用重力儀、磁力儀等儀器來尋找新的石油儲藏。 地表附近的石油可以使用露天開採的方式開採,不過目前除了少數非常偏遠地區的礦藏外,這樣的石油儲藏幾乎已經全部開採了。 至於埋藏在地底較深的油田需要使用鑽井才能開採,而海下油田的開採最為困難,開採海下油田需要使用浮動的石油平台,才能進行鑽井和開採。 在開採地下油田時,因地殼深處的石油受到上面底層及或許有其他天然氣的擠壓,加上石油又比周圍的水和岩石要來得輕,所以往往當鑽頭向下一鑽至含油層時,石油便會因為壓力的擠壓而噴射出來。 一般來說剛開採的油田,其油壓夠高,足以讓石油自己噴射至地面。 而隨著石油被開採,其油壓將不斷降低,當油壓低到石油無法自行從地下油田噴出至地面時,就需要從地面使用透過鑽柱驅動的泵來進行抽油。 在必要的情況下,工程師也可以使用水平鑽井 (註二) 的技術繞彎鑽井。 如此一來便可以繞過地質複雜、供居住或軍事使用的地面,而從側面開採一個油田。 其中又屬海下油田最常使用水平鑽井的技術,利用水平鑽井可以擴大石油平台的開採面積。 此外,透過向油井內注壓水或天然氣能夠提高可開採的油量,或藉由壓入酸來溶解部分岩石(比如碳酸鹽),可以提高含油層岩石的滲透性。 至於剩下暫時無法從含油岩石中分解出來的石油,可以再透過其他方法 (註三) ,提高石油的開採量。 而隨著油田的開採繼續,後期要將石油從含油層中的岩石開採出來的難度將愈來愈高,使用的方法也將愈來愈困難。 一旦當採油的成本過高,高於剩餘可開採石油本身的經濟價值時,這個油田就被視為開採完畢了。 石油提煉與化工產品 石油在使用前必須經過加工處理,才能製成適合各種用途的石油產品。 常見的加工處理方法有分餾、裂化、裂解 (註四) ,以下我們主要介紹較基本的分餾 Fractionation。 分餾是利用分子大小不同,沸點因而不同的原理,利用沸點差異,分離出原油中不同的化合物,從原油中可以提煉出汽油、柴油、煤油、取暖用油、潤滑油等等產品。 在分餾塔中,位置愈高、溫度愈低。 石油蒸氣在上升途中會逐步液化,冷卻及凝結成液體餾份。 分子較小、沸點較低的氣態成分則慢慢地沿塔上升,在塔的高層凝結,例如燃料氣、液化石油氣(丙烷及丁烷)、輕油、煤油等;分子較大、沸點較高的液態成分則在塔底凝結,例如柴油、潤滑油及蠟等。 最後在塔底留下的殘餘物為瀝青及重油 Heavy Oil ,可作為焦化和製取瀝青的原料或作為鍋爐燃料。 不同成分在各層收集起來,經過導管輸離分餾塔,這些分餾產物便是石油化學原料,可再製成許多的化學品。 註一:API是美國石油協會的縮寫,同時它用來表示石油流體相對於水的密度。 其中相對密度為石油流體在標準溫度15. 由上式可知,API愈大,相對密度愈小。 目前國際上把API作為決定原油價格的主要標準之一,其數值愈大,表示原油愈輕,價格愈高。 若API大於10,則石油的液體密度小於水,正常情況下大多數石油流體API值介於10到70之間。 註二:一般而言鑽油井都是垂直向下鑽,水平鑽井的技術是鑽到一定深度以後,鑽頭轉往橫向鑽探。 如此一來便能鑽探地面不便設立油井之處,例如若油礦在城市的正下方,就能從旁邊的郊區打洞鑽探,再利用水平鑽井的技術從地底轉彎過去;水平鑽探還能往四面八方延展,因此只需要在地表上打一個洞,卻可以在地底下橫向伸展鑽探很大一片地區,增加石油的開採量。 註三:其他增加石油開採量的方法包括:• 注入二氧化碳來降低石油的黏度• 註四:分餾、裂化、裂解• 分餾:是物理變化,將混合物石油分成不同沸點範圍的餾分,由於石油一般是烷烴、環烷烴的混合物,所以認為分餾後的餾分也主要是烷烴。 分餾的目的是為了將石油分成各個餾分(如主文提到不同沸點的汽油、煤油、柴油等),各盡其用。 分餾能將石油進行一定程度的分離,但其中最有用的成分汽油,經分餾能得到的數量卻不多,因此為了得到更多的汽油,需要對分餾出的重油進行裂化。 裂化:是化學變化,即將碳原子數多的烷烴(重油)斷裂成碳原子數少的烷烴。 由於烷烴的斷裂,分成1個烷烴和1個烯烴,所以裂化後得到的產物中含有烯烴。 裂化的目的是為了得到更多的汽油,分餾得到的汽油叫直餾汽油,幾乎不含烯烴;裂化得到的汽油叫裂化汽油,含相對較多的烯烴。 裂解:也叫深度裂化,其實就是加重程度的裂化,因此裂解也是化學變化。 裂解是將碳原子數比較少的烴進一步斷裂成碳原子數更少的烴,目的是為了得到氣態烴,主要是乙烯、丙烯、丁二烯,它們是重要的工業生產原料。
次の石油特性 石油或稱原油,是一群難以計數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碳數分布由C 1~C 55左右,四個碳以上即含有同分異構物,如正丁烷和異丁烷,且同分異構物的數目隨碳數而明顯增加,因此其中各成分甚難逐一加以測定。 在一大氣壓和室溫下,C 1~C 4呈氣態,C 5~C 16呈液態,C 17以上呈固態,並以液態成分為溶劑,把氣、液、固成分互溶,呈混合液。 原油中含有石腊烴或稱飽和烴、環烷烴和芳香烴等三種分子構造不同的成分。 原油特性或品質評估有以下三種:元素分析法用以測定碳、氫、硫、氧、氮和金屬成分如鎳、釩等元素。 原油的氫碳原子比在 1. 57以上,較煤 0. 84 、木材 1. 54 等高。 原油中其他元素會對油品品質和提煉設備、觸媒等造成負面影響,尤其硫經燃燒會產生SO x或酸雨污染。 所以原油中硫含量在 1. 0 wt%(重量百分比)以內最佳,售價最高,1. 0~2. 0 wt% 適中,2. 0 wt% 以上最差,相對售價最低。 蒸餾法用以測試含不易冷凝天然氣(C 1~C 2)和液化石油氣(C 3~C 4)、石油腦或汽油餾分,煤油、柴油和不易蒸餾的燃料油等餾分產率分布。 比重法,原油的比重一般介於0. 8~0. 9之間,較水輕,其比重愈低品質愈佳,表示含輕質汽油餾分(比重0. 75左右)愈多。 5/比重(15. 5,顯示美制比重與一般比重呈反比關係,相對的一般原油API介於25~46之間。 原油是外觀呈黑色黏稠狀的液體,黏度比水高約 6~40 倍,很少直接使用,故必須經提煉才能變成市場所要的油品,以發揮其產值。 煉油工業 煉油工業就是選購價格適當的原油或合成原油,依其呈碳氫化合物混合液等特性,經一系列物理分離和化學處理程序,轉變成符合市場所要的高價油品的工業,也是靠著獲取油品與原油間的毛利價差,來維持永續經營的工業。 衍生油品主要供作燃料和石化原料二種用途,但是規範不同。 燃料例如汽油、柴油、航空燃油等,強調對其使用機器設備如內燃機或引擎所產生綜合性能,包括易啟動、抗爆震、作功大小、熱效率、低污染等,故燃料規範屬於多成分摻配混合物,並呈沸點範圍分布。 而石化原料如乙烯、丙烯、丁二烯和芳香烴等,則是需再經由嚴格化學處理程序製成合適分子量大小和構造,包括塑膠、橡膠、纖維和特殊化學品等合成產品的原料。 由於這些產品的抗壓力、抗張力、抗熱、抗酸鹼和抗氧化等品質要比天然產品佳,所以原料的純度要高達 99. 9 wt%以上。 原油提煉 物理分離方法是在不改變分子構造或產出新成分的前提下,直接依據原油組成特性,如燃料油品餾分的沸點分布或碳數分布、和分子構造間的差異加以分離回收。 主要的應用方法依序如下: 蒸餾 是原油提煉的第一步,先在加熱爐中把原油加熱至攝氏 370~400 度間,泵入內裝篩板、閥板或填料板等內件的常壓蒸餾塔底內驟沸,依沸點範圍或揮發度不同,以分餾出各段餾分,如液化石油氣、汽油、航空燃油、柴油和未揮發常壓塔底油等。 另外再把常壓塔底油經減壓(25~40毫米汞柱)並加熱至攝氏 380 度左右,再泵入真空蒸餾塔分離出重柴油、潤滑油、燃料油和柏油等油品餾分。 吸收 利用各氣體成分在液體溶劑中溶解度的不同而加以分離,如用乙二醇胺吸收氣體餾分中的硫化氫等。 萃取 利用各液體成分對第三成分或溶劑的溶解度不同而加以分離,如用二己二醇醚萃取苯、甲苯、二甲苯芳香烴供作石化原料。 結晶 利用各成分融點和溶解度的不同而加以分離,如丁酮脫腊、丙烷脫柏油等。 吸附 利用各成分對多孔性固體吸附劑的親和力不同而加以分離,如從煤油中分離正烷烴,供作軟性清潔劑原料,從混合二甲苯分離出對二甲苯,供作聚酯纖維原料。 化學轉化方法著重在改變各項餾分的分子構造,以配合下列四項需求:1. 調整原油中某段餾分的分子構造,如直鏈變成支鏈或環狀,以配合油品品質需求,增加汽油辛烷值;2. 調整原油中各段餾分產率分布,如大分子變成小分子,以配合市場消費量;3. 去除原油中硫、氮、氧和重金屬成分,以免造成空氣和河川污染等;4. 把氣態成分經烷化二聚合或三聚合變成液態餾分。 化學轉化方法或製程有下列幾種:觸媒重組是以在矽鋁氧化物上的鉑和鐳等金屬,把直鏈C 5以上的成分,脫氫環化變成環烷烴和芳香烴,以增加汽油辛烷值或抗震值和芳香烴類石化原料的產量;異構化則是以酸性沸石當觸媒,把直鏈變成支鏈的碳氫化合物,增加汽油辛烷值;觸媒裂解是用酸性沸石當觸媒,把分子量高的石臘狀餾分變成汽油、柴油、丙烯和C 4等輕質成分,降低燃料油產率,提高汽油和石化原料(如丙烯和丁烯)產率。 加氫處理是原油或其分餾餾分含有硫、氮、氧等雜元素,利用加氫方法,在含有鈷、鉬、鎳等金屬的觸媒作用下,加以處理使其變成硫化氫、氨和水分等氣態化合物,而與油品分離。 例如從原油蒸餾的直餾汽油中硫含量為 200 ppm 左右降為5~10 ppm,以配合環保規定;烷化是如異丁烷和丁烯在硫酸、氫氟酸等作用下,在攝氏150度左右反應變成 2,2,4-三甲基戊烷或異辛烷,使辛烷值由 65 增至 95~96 ,改善汽油品質;熱裂解則是在攝氏 820~900 度裂解爐,把石油腦或稱輕油或柴油,與稀釋水蒸氣,在2秒內快速通過,產生熱裂油氣,並經驟冷、加壓、冷卻分餾出乙烯、丙烯、四碳烴、汽油和柴油等餾分,相對提升產品價值並增加石化原料供應;莫洛斯法去硫醇主要是把低沸點餾分中的硫醇溶解在燒石咸溶液中,然後通氧變成無味和無腐蝕性的二硫化合物。 依物理分離和化學轉化方法、原油來源和特性、油品規範和需求等因素,可規劃一代表性石油煉製流程。 原油在所有化石能源中,確實是最方便的能源。 但原油蘊藏量是有限的,因此必須未雨綢繆,加速規劃應變策略,包括能源轉換技術研究、開發新替代能源、原油精緻利用和推動節能措施等。
次の色々な炭化水素の混合物から構成されてできているといわれています。 この炭化水素はプランクトンなどが死亡して蓄積をし、 長い年月を掛けて変わっていったものです。 これらを化石燃料といい、それが今日の石油となります。 つまり古来の生物が化石化することでできるのが石油なので、 いつか使い切るのでは? と言われていたりもします。 もう一つの説として、 石油は惑星が誕生した時に生じる炭化水素が変質して石油になるというものです。 これは、上記の説とは違い、石油を採掘してカラになったとしても、 また変質して石油としてにじみ出てくるのでなくならないというものです。 できればずっと湧き出てくる方が私達にとってはありがたいですよね。 なくなると。。。 車やストーブ、電気など、 たくさんの生活に密接したものが使えなくなりますからね。 その原油は油田と呼ばれる場所から採取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さて、この油田ですが、主には地下、海中海底の奥底、つまり地面にあります。 地下に穴を掘り油田を掘り当て、 そこにたまっている液状のものが原油と呼ばれています。 その原油から不純物を取り分けたものが石油となるのです。 さらにそこからさまざまな製法を行うことで、 それぞれの目的用途に合わせた石油に分類することができるのです。 例えば私たちの生活に身近な灯油や軽油。 これらについては精留という工程の中でも分留と呼ばれ、 炭素数10 - 20の範囲からディーゼル燃料(軽油)と灯油が精製されています。 精留というのも蒸留という工程の一環であり、 石油から一定の成分を生成するために用いています。 日本では石油も灯油も同じような意味合いで言葉を使うこともありますが、 細かく分けると上記のように違いが出てくるのです。 まとめると。。。 昔の生き物からできた(または地中において炭化水素が変質してできた)原油を、 灯油、重油、軽油、ガソリンなどの石油として作られているのです。
次の